|
食品安全警示消费指南时间:2013-10-26 一、食品安全消费警示 为预防食物中毒,避免各类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提醒消费者养成良好的消费食品行为。 1、食品采购 有证销售:要在持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单位选购食品。 看清标识:选购食品时要查看标识,不买不符合标识要求的食品(定型包装食品的外包装和散装食品的销售区域都应标注品名、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限、保存条件等内容)。 查明证明:选购肉品、熟食、豆制品和保健食品可分别查验检疫合格证、熟食送货单、豆制品送货单和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辨别质量:不要购买感官性状异常的可疑食品。 2、外出就餐 不吃无证食品:外出就餐应选择持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饭店,尽量不选择客流量较平时大量增加,可能导致超负荷供应的饭店。 查看卫生状况:必要时可事先实地查看饭店的卫生状况,餐前洗手、使用公筷。 辨别食品:用餐时应注意分辨食品是否变质、是否有异物。不要暴饮暴食。 不吃违禁食品:少吃或不吃生食水产品,切勿超过保质期、腐败变质的违禁食品。 3、居家饮食 生熟分开:加工和盛放食品时,应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使用冰箱冷藏食品时,生熟食品应分层放置(熟上生下),且存放在容器中或用保鲜膜包好。 烧熟煮透:食品应当烧熟煮透,食品中心温度70℃以上。 生食要谨慎:不生食淡水水产品。 清洗消毒: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消毒。 隔夜食品要回烧:冷藏或过夜的熟食、剩饭菜食用前须彻底加热。 4、投诉举报 收集证据:消费者发生食品卫生问题,应保存好购物、消费发票等有关凭证。就餐时保护好认为存在食品卫生问题的饭菜原状,并立即与饭店负责人交涉。造成健康损害的,及时就诊并保存病历卡、化验报告等相关证据。 及时投诉:任何有关食品卫生问题,特别是外出就餐发生食物中毒,均应及时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投诉,以便及时得到调查。 二、饮食安全十条黄金定律 1、食品一旦煮好就应立即吃掉。食用在常温下已存放四五小时的食品最危险。 2、未经烧熟的食品通常带有可诱发疾病的病原体,因此,食品必须煮熟才能食用,特别是家禽、肉类。 3、应选择已加工处理过的食品。 4、食品煮熟后难以一次全部吃完,如果需要把食品存放四五个小时,应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保存。 5、存放过后熟食必须重新加热才能食用。 6、不要把未煮过的食品与煮熟的食品互相接触。这种接触无论是直接的或间接的,都会使煮熟的食品重新带上细菌。 7、保持厨房清洁。烹饪用具,刀叉餐具等都应用干净的布揩干擦净。 8、处理食品前先洗手。 9、不要让昆虫、兔、鼠和其它动物接触食品,因动物常带有致病微生物。 10、饮用水和准备食品时所需的水应纯洁干净。如果怀疑水不清洁,应把水煮沸或进行消毒处理。 三、食品安全12条守则 1、尽量选择到正规的商店、超市和管理规范的农贸市场去购买食品。 2、尽量选择有品牌、有信誉、取得相关认证的食品企业的产品。 3、不买腐败霉烂变质或过保质期的食品,慎重购买接近保质期的食品。 4、不买比正常价格过于便宜的食品,以防止上当受害。 5、不买不吃有毒有害的食品;如河豚鱼、霉蘑菇、果子狸等。 6、不买来历不明的死物。 7、不买畸型的和与正常食品有明显色彩差异的鱼、蛋、瓜、果、禽、畜等。 8、不买来源可疑的反季节的水果蔬菜等。 9、不宜多吃国家卫生部提醒的以下10种食物:松花蛋、臭豆腐、味精、方便面、葵花籽、菠菜、猪肝、烤牛羊肉、腌菜、油条。 10、购买时查看食品的包装、标签和认证标志,看有无注册和条形码,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怀疑有问题的食品,宁可不买不吃。购买后索要发票。 11、买回的食品应按要求进行严格的清洗、制作和保存。 12、厨房以及厨房内的设施、用具要按要求进行清洁管理。 四、消费中食品安全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五、如何获得食品安全的信息 六、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 1、基本知识充电 ⑴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按国际粮农和卫生组织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一种不以单独食用为目的,是为了改进食品的色、香味、口感;增进食品营养;防止食品变质、延长保质期,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合成或天然物质。但必须经严格的毒理试验,确定其每天服用终生最安全的剂量。如大米中添加的防虫剂;小麦粉中加入的面粉处理剂;油脂中加入的抗氧化剂;豆制品中加入的凝固剂和消泡剂;酱油中加入的防腐剂;糕点、糖果和饮料中加入的着色剂和甜味剂等等。 ⑵ 怎样审批:我国所有同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均经过申请并经过严格的毒理评价,首先由全国的医学专家对其毒理学进行评价预审,然后由全国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国家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讨论审定,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由卫生部发布。所以列入使用名单的品种,均是慎之又慎才确定的。并规定了其使用范围和最高使用的限量。因而按照规定使用,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⑶ 大致分类:按其功用主要有食用着色剂、食用香精、甜味剂、酸味剂、增鲜剂、防腐剂、营养剂、乳化剂、增稠剂、面粉品质改良剂等。我国迄今已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有22个门类近1500个品种。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品种达3000-4000种。 2、正确选择、适量使用,有益无害 在食品中正确选择,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对人体健康有任何损害,而不按国家标准过量添加则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在很多被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中,如营养强化剂中的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大家容易理解它们对加入食品的好处。另有一些食品添加剂还具备防病抗病功能,且在2002年国家药物监督局批准的准字号药物名单中。例如:红曲米、辛葵酸甘油酯能调脂降脂;甘草甜能护肝;茶多酚、木糖醇能防龋齿;紫草红、乳链菌肽能抗炎抑菌;胡罗巴胶、木糖醇是糖尿病食品;低分子海藻酸盐能降血压。 3、食品防腐剂,没那么可怕! ⑴ 食品防腐的必要性 生鲜食品放久,细胞组织离析,为微生物滋长创造了条件。 食物被空气、光和热氧化,产生异味和过氧化物,有致癌作用。 肉类被微生物污染,使蛋白质分解,产生有害物腐胺,组胺,色胺等,是食物中毒的重要原因。 食物未进行保鲜处理保存在冰箱中,仍会腐败变质,只是速度放慢而已。 食品为防止微生物的侵袭,必须进行防腐处理,不过是除菌、灭菌、防菌、抑菌不同的手段而已。 ⑵ 化学防腐剂的使用是安全的 全世界普遍采用的各种防腐剂中,仍以化学合成的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丙酸盐为主。我国规定的限量标准比国际标准还要严格得多。 比如:苯甲酸钠在国际上ADI值为0-5,相当于60kg成人的终身摄入无害剂量,每天为300mg;而我国规定在饮料中为0.2g/kg,即一个成年人每天喝一升饮料,苯甲酸钠200mg,比国际规定的ADI值还低。 ⑶ 防腐剂认识的误区: 至今在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对食物防腐保鲜的错误看法,认为纯天然食物就不应添加任何防腐抗氧剂。 其实市场上所有加工的食品,为了防止腐败变质,均经过了防腐处理,只是方法不同罢了。 例如罐头食品是经过高温杀菌、抽空密封保存的食品,当然不需要加任何防腐剂;又如用糖腌制的蜜饯和盐腌制盐干菜,由于高浓度的糖和盐,使微生物细胞脱水,而不可能在这类食物上繁殖;牛奶经乳酸菌发酵生成的酸奶,含有防腐作用的乳酸和乳酸菌素,所以不需添加防腐剂;以上食品均不需再添加任何防腐剂,也不必在包装上去注明"本产品不含防腐剂"。 有些消费者,每天喝着国际名牌可乐饮料,但可能不知道:全世界的可乐,均含有苯甲酸钠防腐剂! 有些食品营养丰富,水份又高,容易腐败变质,并且包装后要在货架上需停留一段时间,为了保证在保质期内不受微生物的破坏,就必须加入适量的防腐剂,这正是为了对消费者负责任。 千万不能理解成:"任何食品,不论什么环境下,不加防腐剂的食品,是最好的食品"。 4、哪些食品出现过食品添加剂超标的问题: ⑴ 甜味剂、防腐剂使用超标:蜜饯、果脯、山楂羹、茶饮料、易拉罐装碳酸饮料。 危害:有可能致癌。 ⑵ 色素使用超标:酱卤类制品、灌肠类制品、休闲肉干制品、五彩糖。 危害:长期食入含有着色剂的食品后,人体健康会受到影响,过量的污染物还会对人体主要脏器造成损害。尤其对儿童的健康发育会有一定的危害。 ⑶ 过氧化苯甲酰使用超标:面粉。 危害:过量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会使面粉中的营养物质受到破坏,还会产生苯甲酸,苯甲酸需在肝脏中进行分解,过量食用对肝脏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七、聚焦儿童食品 家长购买注意事项 我国目前有14岁以下儿童近30万人,占总人口的23%。他们的食品安全是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注儿童食品领域的安全问题,将儿童食品安全列入重中之重。但儿童食品安全问题仅靠社会的努力是不够的,每个家庭都应密切关注儿童的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加食品安全知识,防患于未然。 1、儿童饮食中可能有的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主要包括寄生虫性的、细菌性的、真菌性的、病毒性的和由此引起的有毒代谢产物对食品的污染。此类污染经常引起儿童食物中毒和胃肠疾病,是危险性较大的一类儿童食品安全问题。 为避免此类污染,家长需特别注意: ⑴ 不给儿童吃生猛海鲜、涮羊肉。 ⑵ 不食用除鱼脑以外的其他动物性脑组织。 ⑶ 不吃不新鲜的蔬菜、水果。 ⑷ 凉拌菜充分清洗、消毒。 ⑸ 不让儿童吃剩饭剩菜。 ⑹ 因微波炉加热的不均匀,慎用微波炉给儿童制作食品。 ⑺ 制作好的食物尽快食用,放置不超过两小时(夏季不超过一小时)。 ⑻ 因一些菌在低温下可以繁殖,所以冰箱不是保险箱,存放食品有一定的期限。打开的罐头、果酱、沙拉酱在冰箱中存放后不给儿童直接食用;打开的果汁在冰箱中存放不超过一天。 ⑼ 少给儿童食用含沙拉酱的夹馅面包。 ⑽ 夏季谨慎食用冰棍、冰淇淋。 ⑾ 不给儿童吃熟食肉制品及熟食凉拌菜。 ⑿ 儿童的餐具经常消毒。 ⒀ 不吃过期食品。 ⒁ 不吃霉变甘蔗。 ⒂ 科学制作儿童食物,加热彻底,尤其是海产品。 2、食品中的化学物质污染有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激素、食品添加剂、重金属等。农残、兽残和激素对儿童的危害是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失调、腹泻、过敏、性早熟等。因此,蔬菜、水果的合理清洗、削皮,选择正确厂家的动物性食品原料,不吃过大、催熟的水果等就显得十分重要。 3、食品添加剂的泛滥是儿童食品中化学污染的主要问题。微头巷尾的小摊小贩,学校周围的食品摊点,都在出售着没有保障的五颜六色的、香味浓郁的劣质食品。近年来医学界发现的中学生肾功能衰竭、血液病病例,已证实了儿童时期食用过多的劣质小食品的危害。 4、儿童的铅污染问题值得关注。与铅有关的食品是松花蛋、爆米花;有关的餐具是:陶瓷类制品、彩釉陶瓷用具及水晶器皿;含铅喷漆或油彩制成的儿童玩具、劣质油画棒、图片是铅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儿童经常洗手十分必要。另外避免食用内含卡片、玩具的食品。 5、为儿童购买食品应注意以下六点: ⑴ 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⑵ 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 ⑶ 仔细查看产品标签。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⑷ 食品是否适合儿童食用。儿童食品至今尚无明确的定义,因此,为儿童选择食品谨慎为宜。 ⑸ 不盲目随从广告,广告的宣传并不代表科学,是商家利益的体现。 ⑹ 关注儿童食品的相关信息。如:我国已经启动了"儿童食品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此工作将为儿童食品的选择提供消费参考。 6、儿童不宜多吃的食物 儿童的食品范围是小于成人的食品范围的。儿童不宜多吃以下食物:糖果、甜食、巧克力、果冰、方便面、纯净水、洋快餐、冷饮、银杏果。儿童食用果冻导致窒息的事故时有发生;纯净水导致体内各种微量元素、化合物和各种营养素的流失。已有因饮用纯净水造成的全身乏力、掉头发或秃头、体内缺钾和钙的儿童病例。 7、婴幼儿的最好食品是母乳 对婴幼儿而言,母乳中所含的一些物质是任何动物乳汁所不能代替的,尤其有很多物质对神经发育有特殊的作用,对婴幼儿的大脑发育极为有昨。世界卫生组织一直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也是我国一贯倡导的原则,但我国尚有30%的婴幼儿出生后不能吃到妈妈的奶,而采用母乳代用品畏养,因此带来一系列的婴幼儿食品安全问题。母乳喂养不但营养、安全,而且经济、方便,尤其适合在农村推广。 假冒伪劣儿童食品和偏食的习惯正在造成更多儿童的营养不良,因此,应坚决抵制劣质食品、坚决纠正儿童偏食。中国儿童膳食指南指出:儿童应"少吃零食,饮用清淡饮料,控制食糖摄入",因此,提供多样化、自然的均衡膳食,使儿童健康地成长。 |